
放过风筝的人都了解,只有控制好收放的力道才能让风筝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其实,教育孩子就像放风筝一样,假如管得太严,孩子就会缩手缩脚,但假如父母管得太松,孩子就没规则意识。
爸爸妈妈要给孩子一个既有规矩又相对宽松的环境,才能让他的潜能最大化发挥。
因此,在教育路上,爸爸妈妈需要做到“收放自如”,该放下的时候就放下,该抓紧的时候要抓紧。
相信假如父母做到以下“三个放下”和“两个抓紧”,孩子必然会愈加出色!
01 三个放下
1、放下让孩子独立
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父母千万不要替他完成。
由于你替孩子做了他本该自己做好的事情,其实就是在剥夺孩子动手的能力。
如此做不只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失去实践的机会,还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依靠。
另外,爸爸妈妈如此做,无疑是在告诉孩子:“你不可以,你办不到,我不相信你能做好!”
试问,假如孩子长期在这种环境下成长,他以后还能真的独立起来吗?
实践证明,父母假如在某些阶段舍弃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那样以后孩子的自理能力也会呈现紧急不足或低下的状况。
父母需要相信孩子,该放下就放下,安排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此孩子才能慢慢变得独立。
2、放下让孩子试错
有句话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在学习、工作和日常,大人也难免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更何况是纯真无邪无邪的孩子呢?
所以,孩子犯了错误误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父母无须过于担心孩子犯了错误。
世界上没白走的路,只有放下让孩子试错,他才能练就强大的内心。
让孩子去试错未必是一件坏事,相反对孩子来讲是一次训练的机会。
孩子在犯了错误的过程中,其实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自我健全的过程,父母需要在旁边给孩子打气就好。
失败乃成功之母,孩子每一次犯下的错误,都给了他一次可贵的经验教训,即使犯的是相同的错误,收成也是不同的。
爱孩子,就给他试错的机会,那些被原谅过,被理解过的孩子,才能认真地回头审视我们的行为,才能改正我们的错误。
3、放下让孩子选择
很多实践证明,那些长期由爸爸妈妈帮忙做决定的孩子,长大后不只缺少判断力和选择的能力。
他们甚至会缺少责任感,不了解怎么样对我们的生活负责。
父母要让孩子有更好的将来,那就需要给孩子选择的机会,让他掌握怎么样决定,掌握为自己做的决定负责。
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日常,父母都需要尊重孩子,涉及到孩子的事情,都需要听取孩子的建议。
即使自己不认可孩子的做法,也需要以商量的口吻跟孩子交流,而不是一味以说服孩子根据我们的意愿做出选择。
释放孩子的天性,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适合的放下更能看到孩子的无限可能。
一个合格的父母,应该引导孩子,而不是替孩子做决定。
了解放下让孩子自己选择其实是一种智慧,不要一直以“我为你好”为借口剥夺了孩子自己选择的权利。
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人,都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作为父母大家不可以代替孩子去做选择。
父母能做的更多的是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拥有自己选择生活的权利!
02 两个抓紧
1、抓紧培养习惯
有人说,从小培养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
确实是如此,习惯可以塑造一个人,从小培养好的行为规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要紧。
父母务必从小开始培养孩子各种好的习惯,包含学习态度和生活习惯!
学习上,父母务必让孩子培养提前预习,课后复习,提前做计划,专心上课,擅长提问,勤于考虑等好习惯。
日常,父母也需要让孩子培养早睡早起,我们的事情自己做,勤俭节省,待人有礼貌,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好习惯。
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就是因为多次重复和长期训练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法。
所以,爸爸妈妈务必要在孩子定性之前给孩子立规矩,以身作则给孩子立一个好的榜样。
另外还要适合配合学校教育,检查督促习惯的培养状况。只有如此,才能使孩子的习惯培养教育落到实处。
好的习惯会随着孩子的一生,期望父母务必看重培养孩子的各种好习惯!
2、抓紧培养能力
自孩子出生起,爸爸妈妈便开始着手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
生活、社交能力,还有一样特别要紧是——学习力。
有句话说得非常在理,在将来,真的有能力的孩子,走到哪儿,都会把自己变成一个铁饭碗。
确实这样:
培养好生活能力,能让孩子掌握自理我们的生活,提升生活的水平。
培养好社交能力,让孩子更好地交友,在社会如鱼得水,不被孤立。
培养好学习力,让孩子能在学习中更上一层楼,培养学习的兴趣。
有远见的爸爸妈妈,都有点心狠,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会给他们训练各种能力的机会,让他们即使脱离了爸爸妈妈也能存活。
当然爸爸妈妈在培养孩子这几种能力的同时,仍要兼顾孩子天性的进步。
要给孩子留有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在发挥自觉、自重和自制能力的同时,可以感觉到成长的快乐。
一位心理学家说:“聪明的父母一直跟在孩子身后,糊涂的父母一直堵在孩子的面前”。
其实,爸爸妈妈与孩子之间的羁绊,就好比是橡皮筋,就看你如何使用它。